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3篇
  免费   1666篇
  国内免费   1697篇
林业   1719篇
农学   3331篇
基础科学   551篇
  1292篇
综合类   8309篇
农作物   2087篇
水产渔业   640篇
畜牧兽医   2620篇
园艺   958篇
植物保护   423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764篇
  2020年   870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605篇
  2017年   898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1015篇
  2014年   1283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527篇
  2011年   1588篇
  2010年   1333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1133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881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发芽燕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芽谷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燕麦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卓越的保健功效而备受世界瞩目,燕麦通过发芽,可富集和提高营养和功效成分,实现燕麦营养价值的再次转变,发芽燕麦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对燕麦产品研究的突破。本文综述了发芽对燕麦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燕麦制麦工艺以及发芽燕麦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芽燕麦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燕麦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水分和钾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生产合理进行水分和钾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龙粳31为材料,在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2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比较不施钾、钾肥基施和基肥∶穗肥=5∶5等3种钾肥管理形成的水稻群体,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能的影响。2种水分管理方式比较,干湿交替灌溉平均产量为8.33t/hm 2,比淹水灌溉增产3.48%;干湿交替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重心高度降低,第1节(N1)、第2节(N2)节间长度缩短,单位节间干重增加,从而提高节间抗折力,N1、N2、第3节(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13.23%、17.48%和15.27%。3种钾肥管理方式比较,施钾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产量表现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钾可以促进水稻株高、鲜重、节间粗、茎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节间抗折力提高,从而提高抗倒伏性能,3种钾肥管理水稻植株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均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对比于不施钾,钾肥基施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22.27%、22.04%和27.53%,基肥∶穗肥=5∶5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34.56%、35.48%和41.01%。结果表明通过干湿交替水分管理配合合理的钾肥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植株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33.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州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街道及远郊野外,占总数的98.8%,63.6%的古树生长在海拔1500~1999 m;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及长势总体较好,但保护力度相对薄弱,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34.
阐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健康与森林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康养产业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继承发展来的,必然会促进森林健康产业的发展。运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国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展望康养产业,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35.
4个核桃类树种苗木应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然干旱法,对引种栽培的美国黑核桃‘北加州黑核桃’和美国山核桃‘波尼’以及乡土核桃树种(漾濞大泡核桃和旺核2号)的2年生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 4个树种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随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呈下降的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的趋势,叶片丙二醛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第14天时发生显著变化;根系活力在第17天时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19天时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水势均在第23天时发生显著变化。 (3) 4个树种的抗旱隶属值排序为:‘北加州黑核桃’>‘波尼’>‘旺核2号’>漾濞大泡核桃,说明引进种对干旱的适应性要高于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36.
张璐  刘奇志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9,45(4):224-228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是梨生产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造成树势早衰和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市售的6个品种的梨果实,用分离自梨枝干的轮纹病菌进行了离体果实接种,测定不同品种果实对梨轮纹病的抗性差异。接种后6 d,按照病斑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品种排序依次为‘丰水梨’‘南果梨’‘库尔勒香梨’‘皇冠梨’‘雪花梨’‘砀山酥梨’,随病斑减小抗性依次增强。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氟啶胺和咪鲜胺对梨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010 3、0.022 4μg/mL和0.034 3μg/mL;代森锰锌的EC_(50)为3.860 7μg/mL,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为了解不同梨品种对轮纹病的抗性及杀菌剂的选用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水稻粒形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挖掘粒形相关基因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利用大粒籼稻品种特大籼(TDX)为供体亲本、小粒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NPB)为轮回亲本获得的一个大粒近等基因系,在水稻第2染色体上初定位粒形调控基因GS2.2(grain size 2.2)的基础上,对GS2.2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果】利用BC4F2群体中2887份极小粒单株及该群体中70份基因型杂合的大粒单株自交获得的BC4F3群体,将GS2.2基因精细定位在2M-7-1与2M-9之间的160.6 kb的区间内。该区间编码18个基因开放阅读框(ORF1-18)。测序发现ORF18基因在大粒近等基因系与小粒日本晴等位基因间存在5个SNP差异,ORF18编码生长素调控因子蛋白OsGRF4。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粒近等基因系中ORF18进行敲除,发现ORF18敲除株系粒长变短,证实ORF18GS2.2的功能基因。进一步对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进行稻瘟菌室内离体和病圃接种鉴定,发现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稻瘟病抗性增强,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稻瘟病抗性减弱,表明ORF18正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生长素调控因子OsGRF4协同调控水稻粒形和稻瘟病抗性,为协调水稻高产和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8.
Wild bird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relevant reservoir of Campylobacter spp., therefo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infection in humans and domestic animal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Campylobacter spp. on birds of prey in Spain. In addition,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files of the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A total of 689 specimens of 28 raptor species were analyzed, with a resulting individual prevalence of 7.5%. C. jejuni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species (88.5%), followed by C. coli and C. lari (3.8% each). The occurrence of Campylobact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in nocturnal birds of prey (15.3%), in spring season (12.2%) and in carnivorous species (9.4%). Isolates displayed a remarkable resistance to nalidixic acid (69.9%), ciprofloxacin (69.9%), and tetracycline (55.6%), and a low resistance to streptomycin (6.7%).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birds of prey as reservoirs of Campylobacter strains and their significant role as carrier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39.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林地、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暂栖息地”,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分级生态廊道、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Anatomic adaptations make birds more prone to open fractures with exposed bone parts losing vascularization. As a result of this exposure, fractures are colonized by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cteria,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causing osteomyelitis in many cases. For this reason,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common. However, carrying out antibiotic treatment without carrying out a previous antibiogram may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against antibiotics, especially in migratory wild birds. In this paper, bacterial counts regarding fracture type,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have been analysed in wild birds from wildlife rehabilitation centres in Spain.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open fractures had higher bacterial counts (CFU/mL) than closed ones. Bacteria in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identified were Escherichia spp., Enterobacter spp., Shigella spp., Hafnia alvei, Proteus mirabilis,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and Pantoea agglomerans. Other bacteria present in wild birds’ fractures were Aeromonas spp., Enterococcus spp. Bacillus wiedmannii and Staphylococcus sciuri. All species found presented resistance to at least one of the antibiotics used. Wild birds can be implicated in the introduction, maintenance and global spreading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 and represent an emerging public health concern.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support the idea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is fact into account before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to wild animals, since it c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acteria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